病理实验课教程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志刚,刘颖 主编 页数:143 字数:190000内容概要
《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博学·基础医学:病理学实验教程》主要对应《病理学》课程的每一章节,对实验课的病理标本和病理切片的病理形态进行中英文描述。指导学生实验课中对病理材料进行观察。《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博学·基础医学:病理学实验教程》共分为16章,其中前5章为病理学总论部分,后11章为各系统疾病病理改变。每章后还附有部分重点内容的思考题和讨论病例,同时附有重要切片的组织学图谱,并附有图中病变特点的标记及中英文说明。
作者简介
张志刚,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病理学教学和科研。曾先后赴美国新泽西癌症研究所及德国洪堡大学病理研究所专业进修。科研主要方向为肾脏病理、间质病理及蛋白质泛素调节与肾小球疾病关系。对肾炎疾病中肾小球硬化的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上海市教委基金等项目,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70篇。曾主编《病理学习题集》,参编多本国家教委大学病理学统编规划教材及肾脏病学专著。曾集体荣获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刘颖,副教授。主要专长为神经病理及胶质瘤的发病机制,曾赴日本爱知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专业研修神经病理。已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基金2项,上海市自然基金1项。指导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曾参编国家教委大学病理学统编规划教材。已参编本科生、研究生各类病理学教材8本,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组织、细胞的适应和损伤第二章 血液循环障碍第三章 炎症第四章 修复第五章 肿瘤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十章 免疫系统疾病第十一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疾病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第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第十五章 传染病第十六章 寄生虫疾病附图目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3.胃癌(或食管癌、结肠癌) 溃疡型:胃大部手术切除标本,幽门部胃小弯处黏膜有一个巨大溃疡(直径>2 cm),溃疡边缘黏膜增生隆起,皱襞消失。切面见灰白色肿瘤组织向深部浸润,破坏胃壁。 弥漫浸润型(食管及结肠又称缩窄型):幽门区胃壁显著增厚,切面见灰白色癌组织向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浸润性生长,胃壁结构已破坏,癌组织与周围组织无明确分界,该处胃腔变窄,胃壁僵硬。 蕈伞型:胃黏膜面有一个向腔内突起的肿块,肿块表面高低不平(或中央坏死脱落有溃疡形成),其基底较宽,形如蕈伞。切面见灰白色的肿瘤组织向深部浸润,破坏肌层。 黏液型:胃黏膜面有一个不规则肿块,表面蜂窝状,略呈半透明胶冻样。切面见肿瘤组织浸润胃壁各层。 4.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黄色肝萎缩) 肝脏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轻,肝包膜皱缩,切面呈黄褐色,结构模糊。 5.亚急性重型肝炎 肝体积缩小,表面略有高低不平,表面和切面均可见散在分布的芝麻至黄豆大小的灰黄色或灰绿色结节,结节之间肝组织结构不清,呈萎缩状(坏死塌陷之故)。 6.结节性肝硬化 肝体积小、质硬,表面高低不平呈结节状,切面见弥漫分布的灰黄色结节。按结节的形态将肝硬化区分为:小结节性肝硬化(结节细小、均匀,直径3 mm,甚至达1~2 cm);混合性肝硬化(界于前两者之间),结节之间为粗细不等的纤维问隔。 7.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肝体积基本正常,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见粟米大细小结节,其大小较一致,周边围以纤维结缔组织。肝组织淤胆明显,呈绿色。 8.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下段近胃底贲门处的黏膜下静脉明显扩张弯曲,形如蚯蚓。有的标本胃底静脉亦有曲张,有的标本黏膜表面有糜烂或静脉破裂出血。 9.淤血性脾肿大 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包膜增厚似包裹着的糖衣。切面呈紫褐色,小梁明显。有散在铁锈色斑点(含铁血黄素结节)。 10.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巨块型:肝脏显著增大,切面见一巨大肿块(多数在右叶),直径>10 cm(有的标本其巨块由成堆的结节融合而成),肿块中央见出血坏死,周围肝组织受压萎缩,但无明确包膜存在,巨块的周围常可见多个小癌结节(肝内转移)。多数标本中,癌灶外的肝组织有肝硬化改变。 结节型:肝脏增大,表面见多个癌结节,结节大小不等。切面见结节呈灰白色,无包膜,癌 结节之间的肝组织呈现肝硬化改变(试与转移性肝癌的形态作比较)。
编辑推荐
《面向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病理学实验教程》附有重要切片的组织学图谱,并附有图中病变特点的标记及中英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