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指南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译者:刘文玲 页数:169 字数:143000 译者:马小静前言
以前医生把心律失常看作心脏之“痒”,而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止“痒”的药膏,用足量的药膏能够缓解痒感。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前沿研究已经阐明了许多心律失常以及相关治疗药物的机制。令很多人失望的是,曾经经典、易懂的观点最后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自从本书第1版问世以来,曾被广泛认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受“激惹”心脏的缓解剂的观念已经完全改变。现在,每一位称职的医生都认识到抗心律失常药是毒性最大的药物,它很可能触发更危险的心律失常。广泛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确实与死亡率增加有关(而非减少)。在重新认识心律失常药物的同时(如果不是恐惧),电生理学家也发表了抚慰人心的话语。他们这样鼓励经验不足的医生:确实没有必要再担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毕竟随着埋植式心脏除颤器、射频消融和其他新兴技术(顺便提一下,这些技术只有像我们这样有资质的人才能使用)的出现,作为重要临床治疗手段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几乎已经过时。当然,在过去十几年当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已大为减少,其他新兴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已经大大改善了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但是这些众所周知的药物的缺点和新技术的应用并不能排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适当情况下,应用药物治疗心律失常还是必要的。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本原理——心律失常的机制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第二部分讨论药物的临床相关特点,包括正在进行试验的药物以及有应用前景的新药。第三部分根据这些基本知识阐述特定心律失常的治疗,并着重阐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的用途。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Richard N.Fogoros 译者:马小静 合著者:胡大一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基本原理 第1章 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 第2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介绍第二部分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特征 第3章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第4章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 第5章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第6章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钙拮抗剂 第7章 未分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第8章 研究中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第9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常见副作用第三部分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 第10章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原则 第11章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 第12章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第13章 妊娠期心律失常治疗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部分基本原理第2章抗心律失常药物介绍所有的快速心律失常,无论原因是自律性异常、折返,还是通道病变,都是由心肌动作电位局部或整体改变介导的。因而,改变动作电位的药物对心律失常有明显作用也就不奇怪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如何起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作为一种缓解手段抑制“激惹”心脏这一概念远没有所描述的这么简单,这个说法是危险的。如果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此发挥功能,那么当药物对心律失常无效时,下一步自然是增加剂量,或者更糟糕的做法是增加另外一种药物(这在缓解“激惹”方面常常为徒劳的尝试)。对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起的作用是使药物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特性,这可以改变动作电位的形态。总的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是通过改变通道——即控制跨细胞膜离子流来发挥的。
编辑推荐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指南(第2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