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膳正要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 作者:忽思慧 页数:77 译者:刘光华 注解 Tag标签:无前言
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是无法让人忘却的辉煌巨著。它虽然没有浩瀚的篇幅,但却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对总结研究元代的饮食文化成就,对推动、发展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事业,对促进华夏各民族的养生保健事业,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饮膳正要》共三卷,元朝忽思慧撰。卷一讲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和聚珍异馔等;卷二讲原料、饮料、食疗,包括诸般汤煎、神仙服饵、四时所宜、五味偏走、食疗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等内容;卷三讲粮食、蔬菜、各种肉类、水果、料物等在养生膳食中的运用与配伍等,举凡与当时膳食、养生、保健、卫生相关的一切饮食医药诸论题,是书均作了翔实的阐述,无论是营养学家、保健医生、中医史家、养生者、烹饪师及饮食文化爱好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应得的文化含量。
内容概要
《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初刊于元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作者忽思慧,生平无考,兼通蒙汉医学,曾于元仁宗延祐年间被选为宫廷的饮膳太医。他根据任职期间积累的丰富的营养卫生、饮食保健及烹饪技术等经验,选择历朝食疗精粹和民族食疗方法著成是书。 全书共分为三卷,卷一载有三皇圣纪,养生、饮酒避忌,妊娠、乳母食忌及山珍海馐所做的羹、粉、汤、面、粥、饼等聚珍异馔。卷二记载了诸般汤煎、食物治病、食物相反及食物中毒的救治等。卷三是可供食疗的天然食品,如米、谷、果、菜、鱼、禽、兽及料物等,详细叙述了每味食品的性味、良毒、功效、主治、宜忌等內容。《饮膳正要》集营养学、药物学、养生学及康复学之大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元代)忽思慧 注释 解说词:刘光华
书籍目录
卷第一 三皇圣纪 太吴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养生避忌 妊娠食忌 乳母食忌 饮酒避忌 聚珍异馔卷第二 诸般汤煎 ……卷第三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乳母食忌凡生子择于诸母,必求其年壮,无疾病,慈善,性质宽裕,温良详雅,寡言者,使为乳母。子在于母资乳以养,亦大人之饮食也。善恶相习,况乳食不遂母性。若子有病无病,亦在乳母之慎口。如饮食不知避忌,倘不慎行,贪爽口而忘身,适性致疾,使子受患,是母令子生病矣。乳母杂忌:夏勿热暑乳,则子偏阳而多呕逆。冬勿寒冷乳,则子偏阴而多咳痢。母不欲多怒,怒则气逆,乳之令子颠狂。母不欲醉,醉则发阳,乳之令子身热腹满。母若吐时,则中虚,乳之令子虚赢。母有积热,盖赤黄为热,乳之令子变黄不食。新房事劳伤,乳之令子瘦痒,交胫不能行。母勿太饱乳之,母勿太饥乳之,母勿太寒乳之,母勿太热乳之。子有泻痢、腹痛、夜啼疾,乳母忌食寒凉发病之物。子有积热、惊风、疮疡,乳母忌食湿热动风之物。子有疥癣、疮疾,乳母忌食鱼虾、鸡马肉发疮之物。子有癖、疳、瘦疾,乳母忌食生茄黄瓜等物。凡初生儿时,以未啼之前,用黄连浸汁,调朱砂少许,微抹口内,去胎热邪气,令疮疹稀少。凡初生儿时,用荆芥黄连熬水,人野牙猪胆汁少许,洗儿。在后虽生斑疹、恶疮,终当稀少。凡小儿未生疮疹时,用腊月兔头并毛骨,同水煎汤,洗儿,除热去毒,能令斑疹诸疮不生,虽有亦稀少。凡小儿未生斑疹时,以黑子母驴乳令饮之,及长不生疮疹诸毒。如生者,亦稀少。仍治小儿心热、风痫。
后记
《饮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撰。前有天历三年常普兰奚进书表,虞集奉敕序,盖元代饮膳太医官书也。明·景泰间,重刻于内府。此本《皕宋楼藏书志》,作元刊元印,余向见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同出一刻,而楮印较逊,有景泰年序,知此为明本,而非元本,特佚去景泰一序耳。其书详于育婴、妊娠、饮膳卫生、食性宜忌,诸端虽未合于医学真理,然可考见元人之俗尚。旧时民间传本极稀。近世藏目以钞本为多,究不若此刻本之可信。余求之有年,十七年冬,始觏(g6u)之于东京静嘉文库,因得借印流传,偿余夙昔之愿焉。
编辑推荐
《饮膳正要》: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